
咨詢熱線
CONTACT US0745-2725555
疫情造成的家裝需求變化對家裝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果建材品牌商、裝修公司不改變傳統的賣貨思維,樹立用戶思維,是難以應對疫情過后家裝需求的爆發的,甚至可能錯失發展良機,一蹶不振。
在裝修概念爆發初期,家裝行業處于供不應求的買方市場,消費者的個性化審美和需求也未充分釋放,因此,建材品牌商、裝修公司往往只從自身生產而非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經營管理模式粗放,提供的家裝產品和服務也相對粗糙,業內人士認為,傳統家裝行業效率低、服務質量差、口碑不佳的弊病與此不無關系。近兩年來,隨著上游房地產市場的疲軟、裝修市場的飽和,家裝行業轉入存量房時代,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粗放的經營管理模式將不再適應市場變化,家裝企業必須轉入精耕細作、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提供高品質、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才能不被市場淘汰。
正如泛家裝行業知名專家唐人所言,家裝企業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緊密圍繞消費者“裝修一個家”的基本需求,對家裝設計、材料、施工三大要素進行重新組織,以提升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
在服務用戶的過程中,家裝企業不僅需要投注精力去研究用戶、與用戶建立友好溝通和信任,更要重視每個用戶個性化的生活場景和體驗,以“幫助用戶裝修一個家”為出發點,用整體家裝的視角,幫助用戶把想象中“家”的模樣一點一點變成現實。
事實上,家裝巨頭企業們已經在紛紛尋求轉型。就在去年,宜家正式提出全屋設計解決方案,投入整體家裝和定制家裝的時代大潮中,并宣布將豐富門店形態、開展數字化升級,提升用戶體驗;同年,紅星美凱龍牽手阿里巴巴,進軍新零售,開展線上線下聯動,并推出“用戶識別——用戶觸達——用戶運營”營銷平臺,表現出堅定的從用戶出發的決心。
但是,自主的轉型升級通常只發生在大型家裝企業中,而在這個以“大行業,小企業”著稱的行業里,還有更為數量龐雜的廣大中小型家裝企業尚未充分認識到轉型的必要,或即便嗅到了市場變化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無論是開展消費者洞察研究、進行數字化升級還是打造高效供應鏈,都超出了這些企業的能力范圍。
業內人士指出,疫情過后,隨著消費者對品質化、智能化、個性化家裝需求的極速上升,傳統家裝企業的生存將更為艱難,這部分家裝企業如果不想被擠出市場,一個可能的辦法就是依靠互聯網家裝平臺的賦能,借助平臺的力量轉型。
疫情之下,產業里的平臺玩家也同樣迅速而主動。比如齊家網推出了針對裝修公司的“四類八項”措施,幫扶這類裝修企業在疫情期間快速轉型,實現數字化、提升消費者體驗、滿足新時期消費者的家裝需求。當然,消費者用戶是平臺發展的基礎,維護消費者用戶權益、確保平臺裝企提供優質服務是家裝垂直平臺的“生命線”,平臺首先要滿足的是消費者“裝修一個家”的需求,這也是這些平臺玩家們的優勢所在,提供和完善一站式體驗、強化各類保障性服務、探索和大力布局智能家居等新業態,為賦能商家早早打下了基石。
可以說,被疫情打散的家裝需求和服務,正在被平臺和商家急劇形成的前所未有的共生關系所重新聚合、承載并落地。
總而言之,消費者“裝修一個家”的需求是家裝消費發展的必然趨勢,此次疫情相當于催化劑,加速了這一進程,疫情結束后,家裝行業或將呈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大量消費者涌向優質的家裝企業和平臺,而廣大傳統家裝企業的機會,或許就在于能否利用這一市場修整期,快速走向轉型升級。
不進則退,非生即死,市場競爭從來就是如此激烈。